國內外時事Latest News

公司治理新顯學座談 責任投資 推升企業經營績效

發布時間:民國106年12月04日

證交所副總簡立忠強調,機構投資人可激勵公司治理升級...
【經濟日報 第A14版╱座談會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
 
  聯合國倡導責任投資原則,此一理念已整合至機構投資決策中,經濟日報與台灣證券交易所合辦「責任投資─公司治理新顯學」座談會,分析台灣上市櫃公司透過市場影響力來落實責任行為,未來應再強化法令規範並採階段式改革,使台灣市場競爭力符合國際目標。
 
   「責任投資─公司治理新顯學」座談會由證交所副總經理簡立忠主持,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局長蔡豐清、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朱竹元、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出席,共同研討責任投資發展。
 
   簡立忠指出,良好公司治理,足以提升公司價值,2015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布公司治理原則(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六大原則中,其中一項即為「機構投資人、證券市場及其他中介機構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代表公司治理架構在投資價值鏈提供健全的激勵誘因,促進公司治理實踐。
 
   著眼國際潮流,證交所已於去年發布台灣「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內容涵蓋三大特色,一是著重市場影響力來推動公司治理,二是守則具有彈性,採取原則基礎與「遵循或解釋」的監理強度;此外,台灣原則與其他國家盡職治理守則不衝突,隨時能適應外資機構及其母集團簽署他國守則之聲明。
 
   簡立忠表示,隨機構投資人在集中市場成交比重達四成,透過責任投資及發布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來提升機構投資人對被投資公司的關注,以及強化公司落實治理行為,已成全球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一大助力。
 
   朱竹元表示,綜觀國際經驗,近年投入責任投資的金額不斷成長,其中社會責任投資(SRI),大致可分為四面向,最多的一個類型為「負面表列」,亦即將不適合投資的軍火、菸酒公司排除再進行投資決策,另一種是整合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原則(ESG)指標作為投資指南,還有一種為正面表列,反過來列出值得投資對象,以及最後一種,自行羅列選擇標準。
 
   台灣值得借鏡方向為後三者,盡量以正面表列或具共識的指標,來篩選高價值企業。
 
   張振山認為,最具效力的責任投資模式,是進一步強化機構投資人參與企業營運管道,舉凡編列相關指數、發展指數化商品,及至今日,應鼓勵機構投資人與企業正面溝通,來要求企業落實責任行為。為此,主管機關也將研議有效措施,來營造投資人與企業間形成良性循環。
 
   勞動基金已率先響應責任投資。去年勞動基金公告釋出24億美元,委任代操進行社會責任投資,鎖定國際上重視環境、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績效的公司標的。蔡豐清指出,從營運層次看,強化責任投資,其實有助公司提升經營績效,因此受到機構投資人重視。不過,在資訊揭露上,企業應運用易於理解的語言,讓投資人明瞭企業行為,如企業回收多少廢棄物,約當使用多少智慧手機,更能獲得投資人共鳴。
 
   張雍川表示,國泰集團近年積極響應責任投資,不但金控旗下組成專門研究小組,投信也設置私募基金,預計投入國內環保相關建設與公司,期望能發揮拋磚引玉效果,引領更多同業加入。
 

---
公司治理新顯/蔡豐清:17塊積木 堆疊永續目標

談到責任投資的履行,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局長蔡豐清指出,全球化加上科技進步,造成各界時常過度短期投資利益,他點出,目前時代已來到了第三代的責任投資,投資人必須以永續角度切入,推動企業建立可創造額外價值的服務模式。

站在投資人角度,蔡豐清認為全球在責任投資發展上可以分為三階段。第一代,是採取負面表列的方式,列出像是軍火、菸酒產業不納入投資考量;第二代,則是聯合國發布責任投資原則(PRI)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原則(ESG)後,才希望全球投資人將其納入投資決策;最新的第三代,則是在聯合國發布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後,全球投資慢慢導向了永續的概念。

蔡豐清說,目前世界正處在第三代的責任投資時代,全球永續共有17項大目標,這些目標宛如17塊「積木」,建議企業可以利用堆積木的方式,一步步選取自己可完成的項目實踐。例如像是把「產業創新基礎建設」、「永續城市」與「責任消費與生產」加起來,就是循環經濟的實踐。

對於責任投資的實踐,目前聯合國已有部分的量化指標,蔡豐清也提到,即使有客觀的量化指標,企業若要讓投資人可清楚意識到公司在此方面的成果,還必須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將資訊呈現給投資人。

像是電動車業者,可以向投資人強調,透過推行電動車的電池回收,可以減少多少頓的材料廢棄物,而這又相當於幾隻智慧型手機的材料數量等,提供投資人可一目瞭然的資訊內容。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2854061
---


公司治理新顯/張振山:國際潮流 帶動良性循環

國際市場重視責任投資,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表示,責任投資透過市場發揮影響力,最具長遠效益,尤其機構投資人,若能增加其參與企業營運管道,更能推動企業落實責任投資,因此未來金管會針對上市櫃企業治理,也將朝強化機構投資人角色來著力。

張振山指出,2006年管理大師波特提出,結合社會責任與經營策略,是企業未來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十數年來,國際市場對責任投資的重視有增無減。

台灣資本市場也逐步接軌社會責任,張振山表示,從主管機關要求上市櫃企業編列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到證交所編制台灣就業99指數、高薪100指數,分別鼓勵企業大量聘僱,賺錢分潤給員工,乃至於近年舉行公司治理評鑑,編製公司治理100指數,順利發行為指數化商品,均反映台灣社會也開始重視責任投資。

張振山說,台灣推動企業責任的模式,比照國際經驗,由市場層次推動企業行為,不論修改財報規則、編列相關指數及發行指數化商品,機構投資人可以藉此發揮影響力,只要他們認可企業責任行為,就投資相關指數或直接納入投資池,現今國內壽險、證券、投信也針對相關企業進行直接或間接投資,使責任投資在投資人與企業間良性循環。

張振山比喻上述方式為「用腳投資」,未來應進一步朝「手腳並用」發展,也就是不只是交易行為來影響企業表現,還要深入參與企業營運。例如金融機構應加強關注被投資公司的社會責任行為,進行雙方溝通,甚至要求被投資公司揭露資訊。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2854066

---

公司治理新顯/朱竹元:篩選標的 納入ESG原則

「亞洲在整個國際上,依照責任投資原則(PRI)投資占比僅2.3%,這部分需要再加強。」資誠永續發展服務董事長朱竹元指出,責任投資概念在國際上盛行,而台灣與亞洲各國在占比上仍遠遠落後他國,呼籲未來國內企業與投資人應努力引入相關投資概念,落實企業永續之責任。

談到PRI,朱竹元表示,自從此原則在國際上提出後,直至今年4月,共有1,700多家資產管理公司與機構投資人已完成簽署相關契約的簽署,不只簽署企業的數量逐年不斷增加,這些公司與投資人手中握有約68兆餘美元的資金銀彈金額亦不斷向上攀升。

朱竹元指出,這些企業、機構在尋找投資標的時,考慮的不僅是財務上的獲利狀況,對於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等原則(ESG)也會放入一定比率的考量比重,做為選取投資標的重要依據。

朱竹元表示,依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SIA)調查數據,全球在社會責任投資(SRI)上的投資金額,由2012年的13.3兆美元逐年攀升,至去年已來到22.8兆美元,「成長都是每年劇增。」進一步探究比率分配,朱竹元點出,亞洲在此投資風潮下僅占全球的2.3%,「從這趨勢來看,亞洲成長最慢,需要加強。」

至於SRI的投資型態,朱竹元分析初四大面向,占比最大的類型為採用「負面表列」的投資方式,也就是將戰爭、軍火類標的排除後再選取投資標的;第二種則是整合ESG指標進行投資者,也有超過10兆美元的投資額,其餘還包含,將綠能等產業正面表列者,或是自行列出挑選標準來投資的投資類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2854062
---


公司治理新顯/張雍川:標竿企業 長期回報率佳

對於民間如何落實責任投資,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指出,CSR(企業社會責任)、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原則)佳的公司,長期經營能有較佳的表現,國泰集團近幾年也積極將ESG列為核心價值,希望能發揮領頭羊效果,激勵同業與台灣企業朝此方向邁進。

張雍川分析,集團將「資產管理」列為繼「保險」、「銀行」之外要發展的第三個項目,並把責任投資列為客戶認同的標準配備。 金控更率先簽署「機構投資人盡責管理守則」等相關國際準則,希望能有帶頭作用,激起同業跟進,產生良性的循環。

張雍川認為,財報其實是落後指標,CSR、ESG才是更領先的指標。就像電影《怒火地平線》,敘述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方漏油事件造成汙染,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企業一旦發生汙染、數據造假等新聞事件時,都會瞬間造成股東價值的大幅下跌、公司商譽損傷。

過去研究對於好的CSR、ESG公司,是否帶給股東長期較好的回報有很多爭議,但這幾年爭議愈來愈少,因為CSR、ESG好的公司股票,市場會願意給予較高的本益比;債券來講,也願意給予較高的風險溢價(risk  premium)。

執行面上,張雍川說,國泰投信會要求旗下基金經理人拜訪公司時,除基本的營運問題,也會詢問「最近社會對環保意識、氣候變遷議題覺醒趨勢,公司有何營運對策?」、「女性員工占全體員工占比?」等問題,並請公司提供CSR報告書。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285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