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時事Latest News

氣候變遷:亞洲投資人應做好準備

發布時間:民國109年01月08日

(工商時報)     

     

      根據「全球足跡網路」(GLOBAL FOOTPRINT NETWORK)今年的報告,2019年的「地球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是7月29日。「地球超載日」是指「人們消耗資源超過當年地球所能負荷總量」的日子。不出所料,由於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上升,導致氣候變遷和更嚴重的乾旱、野火和颶風等,這一天在今年變得又更早一些。

  這樣的現象表明了,儘管氣候變化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之一,人們也開始有所認知,但形勢仍比預期還要更加嚴峻。但是,即便許多國家與組織正在積極採取相關措施,氣溫和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及其他警訊,都表明了目前的舉措力度,速度還遠遠不及氣候變遷的影響。

  另一方面,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曾報導,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口(35億人)僅佔碳排放量的10%,而最富有的10%人口,卻佔據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近一半。然而實際上,無論GDP、財富、地位或其他任何經濟指標如何,沒有人能夠免受氣候變遷的影響。

  氣候變遷的影響,在亞洲更加不容忽視。

  舉例來說,在2017年,中國、印度和日本在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中分別排名第一、第三和第五;亞洲的人口數量激增,因此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其他任何地區都多,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氣溫的上升,颱風也因此變得更強、因熱浪所造成的預期傷亡人口也將增加。

  同時,極地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面在2100年前可能會上升1至3公尺,而中國沿海地區的2,300萬至5,200萬人口將處於危險之中,因為可能有多達71,000平方公里被覆蓋在水下。同時,在印尼,大約有510萬人將可能流離失所,曼谷和馬尼拉的主要城市亦然。

  因此,亞洲投資人更應該針對氣候變遷做出應對。然而,亞洲在氣候議題上仍然還需要做更多。例如,投資太陽能、風力等可再生能源,不僅可能促進經濟成長、改善電力供應,還能淨化空氣,並增加水供應量;其中,政策和法規的改革能有效推動可再生能源生產,並鼓勵人們減少使用石化燃料。

  不幸的是,亞洲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並不平衡。有些國家(如印度和中國)已成為可再生能源的擁護者,但其他國家(如日本)在解決排放問題方面仍做得很少。

  此外,煤炭消耗也仍是一個大問題。印度、中國、印尼、菲律賓和越南嚴重依賴廉價煤炭來滿足快速成長的電力需求,這些影響將可能抵銷全球在防止災難性氣候變遷所取得的進展。

  儘管如此,我們也觀察到,在亞洲國家,引起越來越多人興趣的「永續投資」或許會是一個可行的改變途徑。

  我們來看看實際例子:截至2018年底,三年來《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亞洲簽署國的管理資產快速成長了87%;此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和亞洲開發銀行(ADB)等多邊機構,近年來也發行了ESG和綠色債券。未來15年內,與氣候相關之基礎建設投資的迫切需求,將促使各機構利用亞洲固定收益市場融資。現在,亞洲的綠債發行量已經超越美國,其中中國在2018年新興市場綠色債券發行量中佔據了70%。

  從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的觀察來看,我們相信,隨著「永續性發展」成為全球決策的首要考慮標準,私人和機構投資人也將逐漸轉變自身投資組合的關注焦點。「投資報酬」及「正向社會影響力」將可能成為推動亞洲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全新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