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時事Latest News

《專家傳真》「綠天鵝」成為WEF的焦點議題

發布時間:民國109年02月06日

(工商時報)

有全球「央行中的央行」之稱的國際清算銀行(BIS),元月發表「綠天鵝報告(THE GREENSWAN)」,闡述氣候變遷將是衝擊全球金融穩定的重要風險來源。無獨有偶的是,同時間在瑞士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年度大會,公布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REPORT)中,前五大風險都與氣候變遷有關。顯示此議題已經危害到經濟穩定發展,並與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相呼應,成為此次WEF年會最為眾人所矚目的議題。

暖化囊括前五大風險

世界經濟論壇每年都會徵詢世界各國專家,未來一年對全球穩定的最大威脅是什麼?什麼是最大的風險來源?今年所徵詢的七百多位專家,點名最多的五項風險,竟然都與氣候變遷有關,依序是極端天氣事件、未能成功減緩氣候變化、重大自然災害、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人為的環境破壞。這是全球風險報告從2007年開始出版以來,從來沒發生過的情形。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面對氣候變遷所衍生的旱澇加劇,公共衛生疫情的擴散,已嚴重危害到民眾的生命安全與財產。為了根本解決此風險,全球領導人與社會各階層必須共同合作。當然要有新的做法才能解決此重大挑戰。

責任投資興起

此外全球最大投資機構貝萊德公司也意識到此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其總裁勞倫斯芬克(LAURENCE FINK)在年初給相關行業的CEO的投資公開信中表示,氣候變遷危及全球,亦將嚴重衝擊金融業。貝萊德無法置身事外,並從今年開始從高排碳企業撤資,並且轉移到符合ESG永續經營的公司。

  在投資領域打滾40年的芬克總裁說,他的投資生涯歷經多次金融危機,都靠聯準會幫忙度過,但這次氣候變遷給全球金融業的衝擊,恐怕連聯準會都幫不上忙。因為這比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還嚴重,金融業必須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才能幫自己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的金融風險,而目前重新形塑金融投資本質刻不容緩。

選股就是信任投票
   

近來國內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心企業社會責任議題,在意其所購買的商品是否來自善盡環保責任的公司,並把他們的消費行為,當作是對企業的信任投票。同樣的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也把企業的ESG表現,當作選擇投資標的的主要考量因素。因此企業的經營理念,甚至是對某個事件的態度或處理方式,都可能影響消費者與投資者是否青睞的原因。

台灣應加強減碳與社會溝通

因此越來越多自發性組織,要求各大公司必須揭露環境相關資訊供民眾檢驗,有的還幫這些公司提交的報告打成績。台灣雖然主要是生產關鍵零組件或OEM,自主品牌較少,但未來還是難逃被檢驗。因為現在這些國際組織知道,要求供應鏈改善的成果會比品牌公司大更多,因此不僅是檢驗品牌公司,還要求品牌公司檢驗其代工廠或供應鏈廠商。不符要求的,可能就會被從供應鏈中剔除。

由於台灣在國際產業分工上剛好是在排碳較密集的部門,因此人均排放量長期都在全球TOP20名,極易成為國際課責的對象。因此企業不但要做好減碳工作,也應做好相關資訊的揭露,做好社會溝通的工作,讓各界知道台灣企業減碳的努力與誠意。

誠如國際清算銀行在綠天鵝報告中說的,各國央行與金融監理機關在此議題上的責任重大。除了督促金融業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經營風險,必須預為因應外,也應引導金融業在減碳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利用綠色金融工具,協助整個社會往綠能或低碳經濟轉型。同時落實赤道原則,減少對環保績效不彰的企業放貸,除了能降低自身的經營風險,也為抑制碳排放成長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