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時事Latest News

淨零轉型 催生新商業模式

發布時間:民國111年06月06日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繼巴黎協定之後,為減緩惡化且極端的氣候變遷情勢,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34個國家宣示或規劃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在國際淨零排放浪潮及歐美碳邊境調整機制之下,蔡英文總統也在2021年的世界地球日表示,我國正積極部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外,包括製造、運輸、住商、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

為有效解決碳排放問題,部分國家已將碳定價制度列入關鍵性政策工具,意即將碳排放對環境及社會所造成的各種損害貨幣化,並將其與排放行為進行連結。在企業端則是透過內部碳定價機制,為自己排放溫室氣體所產生之「外部成本內部化」,促使企業從事更低碳生產流程或重新調整內部供應鏈,達到減碳目標。

根據CDP最新統計,2020年全球已有5,900家企業實行內部碳定價,其中觀察582家業者(分成十個產業別)所提出的內部碳價格,中位數落在16至82美元/噸CO2e。而「服裝」、「生技、醫療和製藥」、「食品、飲料和農業」、「製造業」、「材料」的碳定價中位數則落在28至82美元/噸CO2e,顯示相對其他產業別而言,前述類別因排放每公噸碳的成本較高,較具有減碳誘因。

此外,隨著區塊鏈技術發展,透過去中心化,將企業整體價值鏈所留下的碳排放數據分散式儲存於多個節點上,促使民眾能夠追蹤產品與服務的碳足跡,並利用無法竄改的數位公共帳本進行碳額度計算與抵銷,將碳交易帶入企業與客戶端,以創造更多去碳的影響力。

以英國非營利組織Poseidon為例,導入區塊鏈技術讓消費者向Ben & Jerry's購買冰淇淋時,可透過小額捐款支持森林保護專案,即消費者於購買時可選擇多付1便士(約小於新台幣1元),作為一匙冰淇淋(碳排放量為113克CO2)的碳補償,以抵銷冰淇淋的碳足跡。

澳洲CUB與區塊鏈能源公司Power Ledger合作,提供使用屋頂太陽能發電之民眾,可就太陽能發電所換得的電費帳單信用點數換取自家所生產之產品,使消費者享受綠電帶來的優惠,而CUB則是可以透過此方案將生產商品中所需電力換成更環保的太陽能。

另一方面,循環經濟下的「產品即服務(PaaS)」也是一種新興商業模式,製造商不再銷售產品本身,反而是販賣產品所提供的「服務」,企業在交易後仍保有產品所有權,消費者擁有的是產品使用權。由於製造商需負責產品維修與回收服務,故對產品與服務的生命周期(設計、採購、維修、回收及循環再利用等)會進行最佳化的配置與規劃,企業提供良好且穩定的產品品質與服務時,也讓消費者更願意採用此模式,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進而達成節能減碳的效益。

2020年瑞典居家用品零售商IKEA在台灣針對B2B企業客戶,首次推出家具租賃服務,與台北101合作期間,提供企業所需的家具與擺設,契約到期後由IKEA協助回收,將這些家具清理翻修後,再以折價方式賣出或重新出租,此模式不僅幫助客戶減少裝修過程所產生的廢棄物,減少對環境的損害,亦促使IKEA考量所使用的家具和擺設其回收性及可再利用性,進而打破一次性的交易模式,並降低產品碳足跡。

因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淨零轉型不再僅是環保議題,更是攸關產業競爭力的經濟課題。企業未來面臨的風險,可能不僅包含氣候異常、能源/糧食安全、疾病等情況外,也包括法規管制、政策措施、科技創新、供應鏈改變等產業大規模轉型的風險。

透過這些相關案例可知,在低(零)碳經濟社會下,企業如何出招把危機化為新興商機,除商流、物流、金流、資訊流外,有效管理碳流將成企業永續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