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時事Latest News

掌握節能減碳趨勢下的新機會

發布時間:民國105年02月21日

【經濟日報 第A2版╱投資大勢 社論 】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國大會(COP21)結束後,由185國代表共同提出「巴黎協定」,作為2020年京都議定書到期後的下一份全球多邊氣候協定。各國在COP21會前各自提出「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INDCs,INDC於COP21後更名為NDC),做為2030年前預期達成之溫室氣體減量承諾,巴黎協定據此提出長期氣溫目標,期望本世紀結束前控制全球升溫在2℃以內。
 
  在節能減碳的大趨勢下,減碳與經濟、產業發展的關係逐漸密切。聯合國環境署即指出:「以『碳效益』-意即每單位排碳量創造多少GDP,作為衡量企業競爭力的時代已經開始。」碳有價的概念也逐漸在國內發酵,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第5條即指出,秉持使用者付費的環境正義原則,溫室氣體排放額度之核配應逐步從免費核配到配售方式規劃。環保署進而於2016年1月發布「第一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須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業者包括鋼鐵、發電、石油煉製、水泥、半導體、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以及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CO2當量者。在溫管法規範下,可預見將為高耗能、高排碳工業帶來轉型驅動力,促使該類產業及早啟動製程升級或低碳技術研發。
 
  交叉比對國際重點節能減碳方向及我國減碳推動契機,以下幾個綠能產業重點領域應是未來新政府可以與產業一起努力合作投入的方向:
 
  其一是電力及燃料的低碳化,尤其是新能源及再生能源複合式應用系統的研發。舉例而言,美國太空總署於舊金山灣區推動沿岸微藻生長薄膜系統,於發電廠與汙水處理廠附近設置藻類養殖區,利用汙水廠廢水提供藻類所需養分,藻類藉光合作用協助火力電廠減碳,亦可萃取成生質能源及其他高值化產品,而整個系統的運作則採用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
 
  台灣擁有極佳再生能源潛能,可嘗試以系統整合概念,開發再生能源複合海水淡化、汙水處理、海洋牧場等創新應用,提升資源的循環與使用效率;惟由於我國易受颱風等環境因子影響,宜搭配抗災技術共同研發,進而創造新的利基。
 
  其二為使用者終端產品的低碳化。全球知名的玩具公司樂高自2013年起進行綠色材料的研發,預計2030年前投資10億美元,將塑膠積木替換為光澤、觸感、實用性和塑膠幾乎完全相同的生質材料積木。
 
  樂高公司案例的背後,隱含著石化原料面臨資源逐漸枯竭,及地緣政治、經濟波動造成的原料供給挑戰。面對未來石化產品的替代趨勢,政府及產業可以評估及早投入新生質材料的研發,以因應未來國際社會的要求及廣大市場的需求。
 
  其三為能源效率與電力儲存。日本在福島核災後,因急速關閉核能電廠造成能源供給嚴重不足,許多新型能源管理服務應運而生。東京電力預定2017年3月將「電力家計簿」會員人數衝高至1,000萬人,相當於東京電力家庭部門用電人數的一半。其服務內容包含電力費用明細確認、費用模擬等服務,甚至藉由跨業合作,提供用戶能源使用建議與家電召修訊息,以達到家戶有效節能與用電安全的目標。對照我國的住商節能需求情形,在堅強的資通訊產業基礎上,相關能源管理產品、系統與服務,將有更大的開發與推廣空間。
 
  值此綠色能源與減碳議題益受重視的時代,對應國際能源科技的研發方向,可發現台灣在相關領域的環境條件與需求驅動力實不落人後。若能透過資通訊產業的應用、技術研發與系統整合,加上國內研發機構與政策資源的有效整合,除可加強國際對我國政府、產業及產品的認同,亦得以降低因能源採購造成的國富流失,進而促使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之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