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簡介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泛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所有利害關係人的責任,以達成經濟繁榮、社會公益及環保永續之理念。

國際間對企業社會責任之定義 | ||
歐盟(2011年) |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 | 世界銀行 |
企業對社會影響的責任 | 企業為達成經濟永續發展,共同與員工、家庭、社區與地方、社會營造高品質生活的一種承諾 | 企業與關鍵利害關係人的關係、價值觀、遵紀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區和環境等有關政策和實踐的集合,是企業為改善利害關係人的生活品質而貢獻於永續發展的一種承諾 |
近年來隨著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與土地的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氣候異常、天然災害事件頻傳,加以自由化與全球化浪潮下,國際間經貿往來與交互投資行為大幅提升,對於營運地區亦產生廣泛衝擊,包括人權、勞工權益、資源配置、貪腐賄賂等社會問題。因此,企業被賦予的期待已不再只是績效的提升與獲利能力的追求,更是對社會、環境同樣承擔履行責任的義務。而對於跨國企業的管理與規範,遵循傳統單一政府各別管理機制已有不足,因此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國際規範與準則陸續出現。這些標準協助社會責任的實踐更加具體化,也成為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參考工具。各國政府或資本市場經營者亦積極鼓勵或規範企業善盡社會責任,時至今日,許多成功的跨國企業多已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入其營運活動並結合至核心策略,成為其永續經營的基石。
全球具代表性之CSR規範 | 概述 | |
1. | 聯合國全球盟約(The UN Global Compact) | 由聯合國前任秘書長安南提出,包含人權、勞工、環境、反貪腐四項核心領域及10項原則。 |
2. | 國際勞工組織各號公約(ILO Conventions) | 國際勞工組織是聯合國一個專門機構,其制定國際勞動公約以規範勞動關係以及勞動相關問題。 |
3. | OECD 多國企業指導綱領(The OECD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 係各國政府對多國企業營運行為的建議事項,為一符合相關法律規範的自發性商業行為及標準。 |
4. | ISO 14000、26000系列 | 皆由國際標準組織(ISO)所訂定,ISO 14000為企業的環境管理系統、ISO 26000為一套社會責任指引。 |
5. | AccountAbility 1000(簡稱AA 1000) | 目的為提供組織一套國際認可且可免費自由下載的原則,作為組織設計與建構以瞭解、治理、管理、實施、評價及溝通組織當責性的方法。 |
6. | 永續性報告指南(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Guidelines,由GRI發布) | 為GRI所發布,為一套永續報告架構,整合經濟、環境與社會三面向指標。 |
7. | 全球蘇利文原則(The Global Sullivan Principles) | 為國際人權工作者Reverend Leon H. Sullivan 所推動,包含9大原則。 |
8. | 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簡稱SA 8000) | 美國成立的國際社會擔當組織(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推出的SA8000包含8大構面,是改進勞工工作環境的國際標準規格。 |
台灣資本市場在面臨企業社會責任的世界浪潮下,主管機關及各相關單位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推展亦不遺餘力,為喚起企業對社會責任的重視,在資本市場制度面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除陸續修訂企業社會責任揭露之規範,並責成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證交所)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於2010年發布「上市上櫃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及「上市上櫃公司誠信經營守則」,以引導台灣的上市櫃公司能夠實踐企業社會責任並落實誠信經營,強化企業永續發展。另於2013年公布「2013強化我國公司治理藍圖」,作為本國推動公司治理及社會責任政策之指引。在市場投資面上,勞保基金及勞工退休基金陸續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其投資選股考量,證交所亦陸續發布「臺灣就業99指數」及「臺灣高薪100指數」,藉由指數設計與商品推出,鼓勵企業提高就業機會並為員工加薪。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實務的推廣上,金管會於2012年起指導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每年辦理「上市上櫃公司誠信經營與企業社會責任座談會」,藉由標竿公司在誠信經營與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經驗分享,提供上市櫃公司實踐企業社會責任之案例。2014年證交所也加入了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簡稱WFE)的永續工作小組,藉由資訊的交流與學習,期許台灣資本市場對於環境、社會與治理等面向的規範能與國際接軌,加快我國企業投入社會責任的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