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時事Latest News

彭啓明:歐盟CBAM如期2026年開徵 台版CBAM未來幾個月端出

發布時間:民國114年04月17日

美國新關稅政策對台灣產業淨零轉型造成衝擊,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17日)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中表示,環境部將與經濟部攜手協助產業加速綠色與數位雙軸轉型,包括碳費徵收制度已起步;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如期於2026年上路,環境部也將於未來幾個月提出台版CBAM,以維護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17日安排環境部長彭啓明專題報告「因應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提出對等關稅,對國內產業淨零轉型造成衝擊」。彭啓明指出,面對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及提出新關稅政策,全球供應鏈受阻,預期未來太陽能板、電池等綠能設備的成本將增加,對綠能供應鏈可能產生重大衝擊,全球綠能投資信心也恐受挫並削弱減碳企圖,化石燃料降低下跌也會降低全球能源轉型的誘因,這些都是不確定因素,台灣應化危機為轉機,這正是台灣淨零轉型的契機。他說:『(原音)這個也是我們台灣未來面對轉型,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一個時機,因為可能會放慢下來,我們原先可能比較落後的進度就可以稍微追上來,最重要的是說我們是國際社會的一員,我們也是氣候受災的國家,我們趕快走,也可以找到我們相近理念的國家一起來努力 。』

彭啓明表示,環境部將與經濟部攜手,努力爭取預算協助產業轉型,建立高科技產業、鋼鐵、水泥、石化等高碳排產業的減碳升級藍圖,導入碳捕捉、電氣化與替代燃料,也會與國科會合作發展製程節能、低碳設備與導入數位轉型的示範基地與產業聚落,並跟經濟部、金管會、國科會共同設置「綠色成長先行者聯盟」、「綠色產業轉型聯合平台」,以大帶小助產業轉型;此外,也將與金管會合作推動綠色金融、綠色信貸與債券制度。

彭啓明指出,我國碳費徵收制度已起步,未來將持續進行,明年5月將正式收費;為了與國際接軌,環境部也將同步展開「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ETS),預計2026年底試行、2027年啟動,這些都是協助產業遭逢碳關稅壓力的提早布局。

此外,彭啓明說,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並未如外界臆測將延後1年實施,仍將如期於2026年上路,只是購買CBAM憑證時間延後至2027年2月。為維護我國產業競爭力,環境部已在積極研議台版CBAM,規劃高碳洩漏產品如鋼鐵、水泥等試行申報,未來幾個月將端出方案。

彭啓明表示,根據最新統計,台灣2023年減碳量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4.64%,預估2024年約為5%、6%,2025年應可達8%、9%,政府會努力提高減碳量,目前2050淨零碳排仍是全球目標,雖然遭逢美國新關稅挑戰,但各國皆無顯著的政策轉彎或退縮,台灣也會努力達標。

(資料來源:彭啓明:歐盟CBAM如期2026年開徵 台版CBAM未來幾個月端出 - 新聞 - Rti 中央廣播電臺)